近日,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公布报告指出,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全面反弹,表明住宅市场重调控、轻改革的思路需要做出全面调整。报告警告称,住房供求已经失衡,房价面临全面失控,如果不及时推进改革,那么市场还将出现大起大落。
对于社科院的观点,有支持的声音,也有人认为是“杞人忧天”。
近年来,社科院多次发布房地产类报告,关于房价走势的预测,常被调侃为“反向指标”。如今“房价面临全面失控”一说,同样站不住脚。
因为2012年下半年以来,只有一线城市成交量增幅大于其他城市,住宅存货去化速度快于其他城市,房价涨幅大于其他城市。而多数二线和几乎全部的三四线城市,由于市场保持供大于求的形态,房价只是温和上涨,实在谈不上什么“全面失控”。
2月下旬至3月,国五条及细则的出台,意味着调控升级,虽然地方细则并不给力,但市场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。4月份全国主要城市的住宅成交量已有所下跌,不仅低于3月份,还低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月度平均水平,其中一线城市更为明显。
从价格来看,北京一直是这轮楼市回暖的领头羊,但近段时间也出现了房价涨幅回落的现象。在70个大中城市中,2月份北京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为3.1%,全国最高,但3月就回落到了2.7%。房价虽然仍然在上涨,但上涨的势头已受到抑制。随着成交量的调整,预计未来半年房价环比涨幅还将持续回落;至于同比涨幅,由于跨度是一年,其变化滞后于环比涨幅,所以房价同比涨幅可能滞后到明年见顶。
这正是调控的效果。所以,社科院有关报告所称的“房价全面失控”之说有些夸大。
贯通机构认为:房价面临失控待商榷
关于社科院的观点,贯通机构认为:中国房价失控,短期内恐怕只是研究者的一厢情愿。
首先,什么叫“全面失控”并没有说明;其次,从各地情况来看,似乎也没有到“房价全面失控”的地步。所谓“房价面临全面失控”,贯通机构分析有三层意思:一是全国各地的房价全面反弹;二是全国房价已经逼近控制的“红线”,面临失控风险;三是控制房价的政策如“国五条”,已经对房价失去约束力,导致房价有可能变成“脱缰的野马”,难以约束而失控。
但在贯通机构看来,“房价全面失控”之说有待商榷。尽管有消息传出北京4月楼价涨幅全国居首,相关领导已经放话,房价控制目标直接挂钩相关负责人的“乌纱帽”。但是,并不是每个城市房价都在大涨,比如,调查显示温州房价“腰斩”,被媒体称为“鬼城”的鹤壁、十堰、鄂尔多斯等三、四线城市,房价恐怕很难上涨。
既然没有控制房价的“红线”,何谈房价面临全面失控?即使房价上涨到十分危险的程度,恐怕也不会面临失控,因为中国楼市说到底是“政策市”,房价变化主要还是看政策脸色。一旦房价涨幅超过决策层的容忍度,“国五条”就不再是“纸老虎”,而是要真正发威的。货币、税收等政策完全可以把房价控制在安全水平。
虽然目前房价不至于全面失控,但我们要看到很多地方的楼市存在泡沫,尤其是一、二线楼市,房价上涨的势头并没有被摁住。再加上最近欧美密集降息,人民币汇率不断创出新高,中国房价走向存在很多不确定性,热钱流入中国、流入中国楼市的风险在增加。因此,对房价变化必须严格监控,更要让“国五条”真正落地给房价戴上枷锁。
贯通机构认为:与其把房价全面失控当成一个结论,不如当成一种警示。这一警示,提醒调控应更关注供应端,而不只是抑制需求;提醒调控更应注意长效的、市场的手段,而不能只是诉诸行政手段的强力。只有在坚持调控不放松的同时,加速推进房地产市场制度的综合改革,才有可能走出“屡高屡调”的历史怪圈。